進入內容區塊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防災妙錦囊

  • FB
  • Plurk
  • 友善列印
  • 字級設定:
  • 小字
  • 一般
  • 大字
防災妙錦囊99期
  • 發佈日期:2021-09-22
  • 發佈單位: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 類  別:北海E月報防災妙錦囊
  • 詳細內容:
  • 中港分隊辦理烟花颱風整備工作
    投稿人:中港分隊  職稱:隊員葉哲銘
    台灣地處西太平洋,每年夏季都會受到颱風的侵擾,颱風是熱帶氣旋的一種,以我國中央氣象局目前的定義,近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風速達或超過每秒17.2公尺(約每小時62公里),即稱為颱風。根據統計,平均1年約有3到4個颱風侵襲臺灣,常挾帶強風、豪雨、淹水、山崩、土石流、海水倒灌等災害,往往造成財物相當大的損失,且經常威脅人民的生命安全。
    中港分隊行政區位於新莊區,災害特性較屬於都市型救災系統,雖下水道系統持續改善,然氣候變遷下,經常性的強降雨會造成部分區域淹水,消防隊的水域裝備器材整備與團隊戰術的研擬即顯得格外重要。
    今年編號第6號颱風-烟花,於7月16日生成,本局相當重視,因其路徑極可能登陸北台灣,即使沒有登陸,其亦可能帶來相當大的強降雨。雖然目前疫情仍在3級警戒,然相關整備工作不可大意,每天下午中港分隊會進行水域裝備整備,分為個人裝備與團體裝備個人裝備即是檢查各自的防寒衣、手套、鞋、水域頭盔是否堪用;團體裝備則是每日發動船外機、激流救生衣檢查、橡皮艇外觀與氣量檢測、救生圈、魚雷浮標、拋繩袋、拋繩槍數量與性能測試,並將裝備於船艇車擺放整齊,以利隨時出勤救災。
    戰術研擬部分則是探討鄰近轄區水域特性,如地勢較低窪處、大漢溪下船點、微風運河下船點…等,另須律定救災時,人員如何分組、無線電代號、出勤車輛停放位置…等資訊,每日中港人員於下午常訓時集合,並以想定訓練方式進行團隊默契培養。
    台灣每年都會有相當的機會遭受颱風的威脅,除了消防隊積極的整備外,各級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參與也是相當重要,另更須民眾遵守相關事項謹記6要3不原則,6要為:颱風來臨前防災用品要準備、防颱資訊要注意、招牌門窗要固定、社區水溝要疏通、土石流危險區民眾要及早撤離、低窪地區民眾要遷往高處;3不則為:登山溯溪不要去、危險河床不要去、觀浪、釣魚、戲水不要去。請遵守相關規定,守護你也是守護他人的安全。
    預防熱中暑妙錦囊
    投稿人:石門分隊  隊員:廖偉辰
    隨著溫室氣體排放的加劇,全球暖化的跡象越來越嚴重,熱危害對人民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已無法忽視。夏天一年比一年熱,中暑的問題在台灣儼然是個問題。
    中暑初期常見的現象有體溫升高、皮膚變紅、心跳加速後,偶爾出現抽筋痙攣、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在戶外遊憩或工作時,應盡量避免上午10時至下午2時活動,並且適時地補充水分,做好防曬措施像是穿著輕便、透氣的衣服,外出前擦防曬乳液,選擇通風且有遮蔽物得陰涼處休息。
    如發現自己或他人身體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務必進行急救5步驟
    一、蔭涼:將患者移至通風的陰涼處。
    二、脫衣:適當脫掉多餘衣物。
    三、散熱:持續往患者身上灑水降溫,將冷毛巾敷在患者的頸部、雙側腋下及鼠蹊部,灑水動作不可中斷。
    四、喝水:喝水或運動飲料來補充失去的水份及電解質。
    五、送醫:打119後患者保持躺平的姿勢,讓雙腳高於頭部的位置,有利於下肢血液回流。
    炎熱的夏天,記得做好防曬工作並多喝水,也要熟記中暑相關判斷、處理步驟等,以降低中暑的機率。
    做好防颱準備 就會多一層保障
    投稿人:泰山分隊 職稱:隊員李易融
    「颱風」是指西北太平洋地區所出現的熱帶氣旋,除具有暴風外,也常會帶來大量豪雨,為目前威脅全國最嚴重的一種天然災害,台灣地勢為四周環海,故颱風都可能從任何一個地方入侵,且位於颱風路徑的要衝,平均每年遭到颱風侵襲3到4次,尤其是每年7、8、9月為主要颱風季節,所以全台應有防颱的共識。
    颱風帶來的主要災害共有風災、水災及海水倒灌、土石流、坡地崩塌等,台灣地區因為氣象上的「天災」所造成的損失中,其中70%左右的災害是颱風所造成的。當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時,內政部便在消防署成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邀集國防部、教育部、交通部、經濟部、農委會、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衛福部、海洋委員會等相關部會,結合各單位的力量,共同執行災害防救事宜。各級地方政府也會成立地方的防救中心,執行災害搶救工作。但是生命財產還是要靠民眾自己事先做好防範工作,提早做好下列防颱準備,才能將災害損失減至最低。
    颱風來襲雖然可怕,但只要確實做好防颱措施,就可以保護全家平安,避免遭受颱風的侵害。颱風來襲前,可利用「166」、「167」氣象錄音電話或隨時收聽(看)颱風消息,了解最新颱風動向,做好各項防颱準備。
    颱風來臨時,有任何災情都可連絡相關單位做處理,並待在安全的地方,千萬別出門,畢竟外面風強雨大,就連第一線救災人員在颱風期間搶救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時,也都是冒著自己的生命去搶救,救災人員有裝備、有器材但仍會有生命之虞慮,更別說是民眾了!
    當然在颱風過後的復原才是最重要的,除本身家園的整修,可以幫助別人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當個志工,幫社區、幫別人,會發現這個社會是很美的畫面,也是最美的風景。
    烟花颱風應變機制
    投稿人:文化分隊 職稱:隊員林煜昇
    由於烟花颱風接近,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於7月21日20時30分發佈海上颱風警報,警戒區域包含東北部海面及東南部海面。為了將烟花颱風的傷害降低,因此進行了許多的防範措施,例如文化分隊與林口分隊輪流進行海岸巡邏、派人員於林口區公所應變中心進行輪值、檢查水域裝備是否正常等,執行情況詳述如下:
    為避免民眾至海邊進行觀浪、海釣等危險活動,增加意外發生的可能性,因此文化分隊與林口分隊輪流於各時段在海邊進行巡邏,如遇民眾皆給予勸說使其離去。
    為於第一時間接收颱風動向及應變作為,因此文化分隊與林口分隊派人至公所進行輪值,輪值人員於公所負責橫向聯繫,使分隊可以以最快速度得知颱風動向及應變作為。
    颱風來臨前,分隊同仁各自檢查個人水域裝備是否損壞及功能是否正常後,將船艇、船外機、救生圈、拋繩等器材逐一進行檢查並試驗其功能是否正常,以確保救災順利。
    文化分隊為即將到來之災害做足準備,希望可以因此提高災害搶救時效率,降低災害發生時的損傷,並避免因器材、裝備損壞等不必要因素導致救災速度延遲。
    SCBA耗氧量測試
    投稿人:林宸新   單位:淡水分隊 職稱:隊員
    SCBA是消防人員重要的個人裝備,不只要熟悉如何穿著,也要了解自己平時背負這身裝備在工作時能持續多久的時間,雖然說有救命器這個方便的工具在我們身上,但是難保可能因為現場一些突發狀況導致損壞,如果平常能了解自己的耗氧量及重度工作時間,也能在沒有救命器的情況下,預估自己何時該退出危險的火場。
    分隊測試的方式是一次做完爬四層樓階梯、提泡沫桶及戰繩,總共做二趟。個人做完的感想是非常累,卻可以很有效的知道自己目前穿著重裝工作時的狀態是怎樣的情況;有些人可能是換氣不順,有的可能是肌力、體能不好,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平時這種測驗可以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去加強。
    分隊的每項器材都要熟悉,尤其是SCBA這種個人裝備,是在火場這種危險環境的一層防護衣,惟有自己的基本安全保護做好並熟悉,方能救援有需要幫助的人。
    居家環境消毒,自己調配「消毒水
    投稿人:樹潭分隊  隊員 林泰宏
    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在各大藥局、藥妝店75%醫用酒精缺貨的情況下,該如何正確的調配消毒水,才能有效殺死病菌,做為居家環境、物品消毒用呢?
    依疾病管制署提供的資料,想要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民眾可自行製作消毒水為居家使用。一般市售的漂白水約含5%次氯酸鈉,如果是家具、廚房等一般環境,可以用1:100的稀釋漂白水(500ppm)消毒,也就是10cc的漂白水,需搭配1000cc的清水,才能調配出具有殺菌功效的消毒水;浴室或馬桶表面,則應使用1:10的稀釋漂白水(5000ppm)。
    自製的消毒水可消滅細菌、真菌與病菌,可用於一般環境及物品的消毒,居家每日建議進行1至2次,而消毒水經過時間消耗,殺菌力會降低,如24小時內有未用完之消毒水,應重新泡製再行消毒。
    疫情期間,我們都應學會如何泡製有效的消毒水,並落實每日居家環境消毒﹐唯有持續不懈,才能保護自我與家人,有效抵抗並遠離疫菌,免受疫菌侵擾。
    山林步道微解封-登山健行須知
    投稿人:貢寮分隊  隊員:吳尹晨
    隨著三級警戒微解封,多人迫不及待的就是出外踏青,上山避暑透氣,而每年因登山發生的事故多不勝數,做好事前準備,才能免於發生意外。
    登山應攜帶簡易裝備,並於登山前做好以下準備:
    查看天氣預報:太熱或雨天都不適合爬山。
    規劃並評估路線:應從短程路線,交通方便的步道開始爬,確認自身體力後再逐步挑戰。
    手機下載登山軟體:下載登山軟體並打開GPS定位後,可以及時在地圖上顯示目前位置和附近步道,避免方向迷失。
    將路線告知家人:若不幸發生意外且無法報案,救難人員可以循事前登山路線進行搜救。
    登山應攜帶基本物品:
    (一)水:尤其是夏天應至少攜帶一瓶600 C.C的水,避免中暑。
    (二)應急糧食:應攜帶適當糧食補充熱量,避免中途無力。
    (三)行動電源:智慧型手機通常耗電較快,應保留備用電力,若遇緊急情況可以報案。
    (四)雨具:山區氣候通常不太穩定,氣象預報不一定完全準確,還是應攜雨具備用。
    (五)垃圾袋:除了施行垃圾不落地之外,若遇下雨也可以保護背包不淋濕。
    (六)隨身藥品:尤其自身有特殊疾病者,評估自身身體能力,並攜帶隨身藥品。
    在規劃登山行程時,一定要先做好該做的工作,不管是路線的規劃、裝備的準備、體能的訓練、遇到狀況時的應變措施等,都需要先做好準備,尤其是一定要知道,所有的戶外活動都有一定的風險,只有做好萬全的準備才能保護好自己、降低事故發生的風險。
     

相關附件
相關圖片
瀏覽人次:702 人 更新日期:202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