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人:新莊分隊 職稱:隊員趙芮桓
大傷是大量傷病患的簡稱,不論是緊急醫療救護法施行細則中預估人數可能達15人以上的人數定義,或是超過該地區醫療資源的評估,都是所有緊急救護技術員在現場會如臨大敵的狀況。
因此需要瞭解緊急救護技術員抵達現場後,應該進行哪些任務:首先最先抵達的救護車應該先評估安全、蒐集事故資訊、回報狀況、建立指揮系統、成立應變地點。事故:事故地點、時間、類型及嚴重度。傷患:傷患人數、嚴重度及傷害類型。地點:是否在特殊地形或環境(如隧道或大樓倒塌......等)、有無危害物質、後續支援前來的路徑和集結地點。資源:需要的資源協助及數量。
台灣目前普遍採取的方式為START檢傷法,八仙塵爆後有建立相對應的燒燙傷檢傷方法不在此次討論範圍內。檢傷依序分為初級(現場檢傷、決定脫困順序)、次級(治療區檢傷、決定後送順序)、3級(醫院端檢傷、決定治療順序)。採用START現場檢傷時,不能超過1分鐘,以能不能行走,呼吸、循環及意識3項來評估患者,再進行呼吸道維持及出血控制。雖然START檢傷方面對於如八仙塵爆那樣大多數都是不能行走的患者,有可能造成過度檢傷,CRT(微血管回填充時間)也會受環境影響,對於鈍傷、穿刺傷、嗆傷及化災較不適合等應用劣勢,但仍是廣泛通用的檢傷方式。
雖然在消防體系多數為中級救護技術員,不如高級救護技術員那般對於各種傷病患的應對方式熟稔於心,但是仍能在事故現場進行許多事情,不論是檢傷、蒐集資訊、進行分區......等各項任務,展現我們扎實的本質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