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避免人禍,從自身做起
日期:2022-11-22發佈單位: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投稿人:中和分隊 隊員 張朝閔
 近兩年來COVID-19疫情嚴重,身為第一線救災救護人員,除了本身的個人防護及在救災救護現場,與災害搏鬥外,就是要克服環境對救災救護活動的影響。消防同仁在最近疫情期間執行救災救護所看到的情形一一說明及其可能發生潛在危害。
    早期房子較大,空間較充足且人口較不密集的時代,於傳統觀念來說,認為房子是你自己的,所以東西到處擺都沒關係。然而那是如今高度都市化的現代,人口密度高,樓梯間大多都是共用,很多5樓老公寓多有頂樓加蓋;為了增加室內使用空間,住戶會在門外放置鞋櫃等家具;在4樓半會加裝鐵門等等,當火警發生時,在火警層以上的住戶於火勢已經擴大的時候無法向上到相對安全區等待救援。老式公寓,往往都只有一座樓梯,但是多數民眾為了增加室內空間,把鞋櫃架子等擺設至樓梯間,造成樓梯及通道狹窄,人員出入相當困難,也增加火載量而造成延燒及濃煙。
再者,電梯大樓這些年來因管理需要,絕大多數使用磁卡進行人員管制,在這種情形之下,除非24小時均有專人管理,否則極可能造成導致救災救護人員需要多花時間才能抵達現場,在危急或者OHCA患者所需要協助或者火警發生及早初期滅火的時機也會因此被迫延後,導致勤務成效不彰,據個人統計,在沒有管理人員帶領之下,到達現場往往需要多5至10分鐘以上。
我們檢視一場災害時,透過瑞士起司理論的逐步檢討,往往發現人為因素占大部分,這些因素在災害時發生會成為救災或逃生的阻礙,然而現況是前往大樓或民眾住家,看到叮囑主委或者家屬進行改善,然而卻是「大家都知道,沒人主動做」,故在此也要呼籲應以安全為優先考量,莫要貪圖一時方便,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