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做好準備,地牛翻身我不怕
日期:2023-08-18發佈單位: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投稿人:汐止分隊  隊員 李彥頡
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受到板塊擠壓作用影響,是天然災害中最具規模破壞性的,也是目前最難預測、最短應變時效的災害類別,會造成斷層破裂、地表錯動、山崩地裂、土壤液化、橋梁或建築物損害及人命財產損失等危害。近年來地震頻傳,因此我們必須了解地震知識,學習如何自我保護。以下是地震前、中、後的注意事項:
一、    地震前:
(一)    定期檢查家中水電設施是否符合安全規範。
(二)    儲備足夠的非常用水、食物、藥品等生活物資。
(三)    熟悉逃生路線,製作地震緊急逃生包。
二、    地震中:
(一)    保護頭、頸部,立即採「趴下、掩護、穩住」動作。
(二)    躲在桌子下時可握住桌腳,當隨地震移動時,桌下的人也可隨桌子移動,形成防護屏障,避免受傷,若是躲在牆角或柱子旁邊等地方避難時,要小心家具、電器、燈具、書櫃或貨架等。
(三)    務必在地震停止後,再移動或遠離建物,避免發生二次傷害。
三、    地震後:
(一)    地震後資訊龐大且混亂,易以訛傳訛,建議從政府公告管道獲得正確情報,獲取最新災情資訊:
1、    中央氣象局(https://www.cwa.gov.tw/)
2、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災害情報站(https://www.emic.gov.tw/)
3、    消防署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FA999/) 
(二)    受困求救時,應製造噪音,勿輕舉妄動,保持冷靜,確認有無受傷,再設法讓外界知道自己位置與情況,並等待救援人員到來。
(三)    地震發生後,垂直逃生採樓梯逃生而非搭乘電梯,抵空曠處時,應遠離招牌、樹木、建築物、電線桿,若附近有懸崖峭壁,應小心落石勿靠近已損害建築物,以免危險。
地震預防和抵禦災難是必須主動去做的,時刻關注安全,增強自身抗災能力,以減少天然災害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平時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災害來臨時不慌不忙,做出最好應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