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防震小撇步
日期:2023-11-10發佈單位: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投稿人:平溪分隊 隊員:李權訓
台灣位於板塊交界處,分別是「東部地震帶」、「西部地震帶」及「東北部地震帶」,地震成因主要來自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台灣西半部地區,特徵為震源較淺,約10餘公里左右,但西部人口密集,且有許多高層建築物,一旦發生大地震常常傳出嚴重的災情。
故平時要了解如何防震、防災,成為全民常識。地震發生時,最重要的是「保護頭部、頸部」避免受傷,應立即採「趴下、掩護、穩住」,躲在桌下或是牆角;若在室內應優先保護自己,不要慌亂逃出戶外,若在戶外,則相對安全,應拿起隨身物品保護頭頸部,靜待地震結束。
當地震發生後,建築物嚴重受損,就需要立即緊急撤離建築物,即可帶上緊急避難包前往避難所,因此,居家內要隨時準備好緊急避難包,原則上就是找一個質輕、容易取用物品的雙肩背包,再準備從住家出發到避難場所或避難初期可能會需要的物品,像是緊急糧食、飲水、禦寒保暖衣物、醫療及清潔用品等,如家裡有嬰幼兒,則放尿布、奶粉奶瓶、濕紙巾等物品,準備時也可與家人共同討論,考量每個人的不同需求,每個人都應該要準備1個緊急避難包,備妥之後,在背包外標註更新日期,以提醒記得每半年檢查一次緊急避難包,除確保物品無損壞、遺漏或已屆使用期限需替換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