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第四救災救護大隊直潭分隊 職稱:隊員 投稿人:柳志田
根據統計台灣地區每年都有超過四百人因溺水而死亡,其中又以青少年學生(約7至25歲)因疏忽、不諳水性,前往危險水域從事水上活動而肇生意外不幸事故:溪流水域深淺不一,水溫差別甚大,在坡度大的地區有許多急流及漩流,應特別注意安全。
不要在水質不清或受污染的溪流中游泳。在水庫下游作水上活動要特別注意水庫洩洪資訊及時間,以免被困在沙洲或被水沖走。遇到大雷雨或地震發生時,應立即離水上岸,往安全處逃避。
深潭、野塘、水埤等處,水質多不佳,深度不明,水底雜物多而屬泥沼地,若在該地區玩水,容易受傷或陷入泥沼無法自拔而喪命。
若遇水暴漲,被困岩石上或在沙洲中,應保持冷靜,等待救援,或尋找一些可助浮且耐沖擊的東西,萬一被水沖走時,可將物品置於身體下方,以免身體直接被撞傷。若不幸被溪水沖走時,身體應仰姿保持腳在前頭在後,以免頭被撞傷;看到前方水面有高浪,即表示水底有巨石,應設法避開,以免撞傷,如遇轉彎處,應游向內灣緩流處,即可順勢上岸。
許多溪流看起來平穩,水底下卻暗藏惡流,看似平靜的溪水卻可能成為奪命殺手,戲水前應多加注意該區水域狀況,穿戴必要救生器材,以免發生意外,切勿因一時貪玩,而忽略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