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人:裕民分隊 職稱:隊員陳稚晰
台灣老舊公寓眾多,因而常見有許多民眾會將陽台外推,或是搭建採光罩,雖然增加了建物面積或是遮蔽處,然而這對於救災救助卻造成了一定的阻礙與困難,高所救助正是當傷者受困於高處,而高空作業車輛無法到達時,消防人員利用雙節梯的延伸特性,得以將救災能力向高處延伸;再搭配繩索、擔架及急救器材,將患者安全的救援至地面。
為加強災害現場搶救應變能力,裕民分隊同仁由資深小隊長及救助教官於分隊教授如何使用雙節梯、長背板、勾環、繩索等器材,實施高所救助訓練。
此訓練需由5人為1組共同合力操作,分別為安全指揮官、救助手2名、架梯手2名兼任確保手及後勤器材運送,工作任務分別如下:
一、安全指揮官:確認患者受困處及相對高度,選定架梯位置並指示明確目標給小組共同完成,負責全體安全管制。
二、救助手:攜帶繩索、SKED、長背板或籃式擔架登上高所,確認患者意識狀況回報指揮官,並告知後勤還需要哪些救助器材。與另1名救助手協力將患者確實固定於擔架上再將擔架搬運至雙節梯上以順梯方式下放。
三、架梯手:依指揮官指示將雙節梯架設在適當位置,升梯時注意最高處梯階需高過牆2階梯以上,並以75度角將梯靠牆。
四、確保手及後勤運送:救助手上梯前先喊確保讓確保手固定梯腳後再往上登梯,患者依順梯往下前一同固定梯腳,另1名則負責下方確保繩索受力。
新北市大多住宅為5樓公寓處所,且通常有鐵皮加蓋屋頂,於該處所操作時需注意自身重心平衡避免踩踏鐵皮,踩踏時以鐵皮螺栓處為主,操作過程中指令需明確才能節省救援時間以利患者後送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