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直搗核心技術-導引式情境演練
日期:2024-02-23發佈單位: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一、緣起及發想

(一)緣起-突破制式訓練框架,提高訓練參訓意願及效率
多年來局的訓練規劃已成為套裝模組,操作項目及情境模式皆固定,甚至出現情境不合理狀況,並且延續多代,目的不明確,造成教官學員認知不同,產生溝通上問題。造成訓練僅成為制式化流程,訓練跟實務脫節情況。為重新定位訓練效能,提高同仁參訓意願,參考美國FEMA(緊急事務管理署)之HSEEP(演習規劃評估)討論精神及ERCA(緊急應變指揮學院)訓練模組討論延伸,嘗試應用導引式情境訓練結合開放式討論,開啟新的討論模式,多元化訓練方式,溝通出問題,改善系統性問題。

(二)發想脈絡-透過視覺導引結合關鍵資訊,增加訓練沉浸感
有別於以往為了一勞永逸訓練產出之評核表及情境模式,造成情境火煙狀況不合理。導引式情境在前置作業上,就需先設定狀況時間軸,並將空間預先進行火煙設定。採用視覺導引及關鍵資訊討論後之結果,將情境預先布置在場景中,訓練時採用簡單的便條紙將設定之情境貼於環境中。

1.視覺導引-透過不同情境模式豐富訓練內容,促使學員投入訓練

經參考法國消防學院訓練模式,為了讓情境更符合救災實況,讓學員投入訓練中,所設定的情境需要視覺導引,且情境中的角色扮演需要投入,避免學員出戲,無法正確呈現真實搶救狀況。情境佈置所面臨困難會在訓練場景沒辦法燃燒或布置濃煙,因此運用簡易便條紙寫上情境狀況供學員想像,並且將關鍵資訊埋入情境中,同時訓練訊息傳遞,一舉兩得。並且將情境貼於場景中視覺導引,讓學員除了入戲外,亦能將訓練所建議之指定動作做到位,目的是讓學員學習正確知識及技能,非整學員打壓學員自信。
空間範例如下:將導引卡貼於動線上,導引關鍵資訊

2.關鍵資訊討論-減少無效溝通,增進無線電紀律及安全

埋入關鍵資訊的目的,為的是在火場有效率溝通,減少無線電佔頻情況,如果有將無線電訊息定位清晰,能夠減少無效的溝通,經Firefighter Mayday Reality vs. Myth文獻顯示,造成消防人員發生Mayday狀況有60%是因為佔頻造成訊息障礙。因此必須在平時建立溝通共通語言。討論時須納入指揮中心所需內容、幹部所需訊息及回報之重點資訊,減少使用無線電按壓後思考人生造成佔頻。
例如:
發現火點,關鍵訊息燃燒幾平方公尺,燃燒甚麼,透過討論及定位後,無線電僅回應「發現火點,2平方公尺,雜物」減少無謂的無效字句,增加紀律,且將關鍵資訊埋在情境卡中,透過數次練習養成習慣,一舉兩得。

3.情境設定-聚焦訓練目的,減少無謂體力消耗

上述所有概念皆是達成訓練之手段,重點還是要定位該訓練之目的,訓練沒有目的,會造成為了做而做,除了效果不彰,亦浪費時間及體力,且不知道為何而作,就不知從何調整。因此,必須先行討論訓練目的,期待操作者達成甚麼通關條件,並採用導引方式讓學員完成。如需增加難度,亦需要依據訓練架構進行,而不是增加次數及人數,造成情境偏頗詭異,消耗學員耐性。範例如附件計畫表

二、訓練計畫及演練狀況

經定位過的計畫(訓練計劃表範例如附件),隨著難度階層性提高,能讓學員提高完成的成就感,並且增加訓練意願,且在訓練過程中,透過不斷聚焦課程中心,討論較可行執行模式,讓無論是新生還是資深學長拉近認知差距,減少溝通隔閡,進而提高訓練默契。讓參與者能夠感受到訓練價值,才會增加信任一步一步挑戰更高難度課程。
目前導引式訓練模式在本大隊主要在中隊兵推及大隊兵推皆有漸進式規畫,且亦舉辦線上聯合常訓,將全情境各項功能拆解成討論標的,供分隊常訓時討論及練習。推廣至今,除了平時能夠針對有用功能練習外,在工廠火警時,透過平常訓練,讓同仁在共通監聽無線電重要訊息下,拉高大家安全意識下,並激發每個單位專注運用安全管制板紀錄訊息,大隊有效運作人力資源(含輪替休息),讓大家將救災都當成一件共同的重要事項,整個團隊才會產生士氣。

三、發展紀錄及討論

每個訓練及災害都會發生各式問題,因此記錄問題及區分問題才能有效發展策略及方向,學會將問題分析及改善或降低風險,才是進步關鍵。國外文獻的發展,皆由災後調查開始。因此,透過每次的雙向問券,分隊討論的議題分享,都是單位向心力凝聚及發展正向文化的關鍵,有別於一言堂文化,共同討論集思廣益發展更將事半功倍。且將分隊討論紀錄共享,每個單位將能討論出共同且願意執行的做法,讓大隊產生共通語言及共通運作模式,並且發展工作坊及研討會,進行更深入交流(參照HSEEP七項訓練模式)。

四、結論與後續發展方向

(一)結論-聚焦目的,能有效增加目的及士氣
透過有計畫及定位目的後之訓練,能將同仁透過有效訊息溝通及操作練習,提高成就感及操作默契,除了不在讓人覺得像單兵作戰,而是背後有一群一起工作的夥伴,彼此互相關照,互相打氣才是消防隊的本質,而非英雄主義。

(二)後續發展方向
1.線上聯合常訓

透過定位目定的課程走向,目前本大隊為減少救災人力真空負擔,已發展線上聯合常訓模式,透過線上分享知識及作法,定位不同目的,透過同仁討論發展執行作法。將於未來專案報告中分享。

2.緊急救護智庫

善用HSEEP七項討論模式,重新定位原七大救護教官團執行模式,有效發展出藥物小卡及藥物本提供各分隊使用,發想方向及內涵亦將分享於未來專案報告中。

回上頁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