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人:石門分隊 隊員:田世名
111年11月初連日豪雨釀災,國道1號南下約10k+100處邊坡於11月1日發生土石坍滑意外,汐止南下出口路面受損無法通行,造成基隆汐止地區連日交通嚴重堵塞。除了一般用路人感到十分困擾之外,身處六大轄區內的同仁們不論通勤、訓練、救災都強烈感受到無法言喻的不便利。好在高工局的連日搶通之下,在5日後恢復全線通車。 邊坡工程施作現場
石門義消裡,就有一位學長長年致力於邊坡工程搶修,這位學長就是石門義消助理幹事潘木欽,而他工作的地點就是位於通往桃園復興鄉拉拉山的台7線上。助理幹事分享,目前台7線上搶修的位置屬於頁岩層,工程施作的難度與危險性也大大增加。岩層崩落在施作過程中時有發生,其中最怵目驚心的就是曾經發生一輛小山貓在他眼前被崩落的土石推落山坡,而十幾分鐘前操作者就是他的老闆,所幸無人傷亡。 邊坡工程交通管制
台灣位處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帶,地質年代相對年輕,構造複雜且脆弱,每遇颱風豪雨或地震來襲,就可能誘發多種類型的邊坡破壞。邊坡破壞屬於無可避免的自然現象。造成邊坡破壞的不利因素可以分為四大類:1.地質因素(組成、構造)─風化、浸水軟化;2.工程結構老/劣化─地錨腐蝕、排水系統失效;3.環境、氣候─降雨/地下水、溪河淘刷、地震;4.人類活動─解壓(例如坡趾開挖)、坡頂超載。
邊坡的「巡查、監測、檢測、穩定分析、評估分級、維護與補強」是一個長期性、循環性的工作,必須持續辦理才能有效確保公共安全。而邊坡搶修作業,在當我們遭遇不便利時,更顯得這些默默投入的工作人員更加有價值,而他們,也只是持續的在工作岡位上付出勞力與汗水,他們不奢求我們的喝采,但他們絕對值得我們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