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機車火災因子探討
日期:2022-03-09發佈單位: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投稿人:永平分隊 隊員 許中志
機車是國人日常生活普及且不可或缺的便利交通工具,而且也是休閒娛樂及運動的輔助器材,而根據交通部107年3月份登記全台灣機車數量就高達2100多萬輛,幾乎是人手一台,機車數量密度之高可想而知。但是台灣地狹人稠而且停車位數量受限原故,不管是移動中的機車或者是停在路邊的機車是隨處可見且亂象環生,本次探討的議題即是針對機車本體的燃燒造成火災成長因子的探討。
機車本體的基本架構材質為金屬、塑膠、複合材質還有機械潤滑的油脂及動力燃油等,可見機車大部分材質組成大都是易燃物,所以本身就是個火災潛在的風險因素。前面所提到的機車在台灣是屬於高密度的交通工具,而且是能隨機存在及移動的火種。首先,探討的是機車造成的火載量,機車停放的區域通常不會只有一台,是數輛的併排或者試高密度的隨機停放,例如機車停車格、騎樓、巷弄內道路兩旁的違停或一般道路邊的違停等,而且騎士為爭取更多的停車空間所以會將車與車的間格距離壓縮的相當密集,因此有任何一輛機車一旦發生燃燒情形,就相當容易發生連鎖反應的延燒現象,而且不只是水平方向延燒亦有機會造成垂直的延燒,例如騎樓下的機車火災向上延燒到建築物各樓層,大囍市騎樓機車火警便是個典型造成嚴重傷亡火災案例。
機車造成火災因素有下列幾項,如自體發生、縱火及外部火源即熱源的誘發。所謂自體發生即便是機車除本體自帶易燃因素外,還有會引燃火源的電系系統,例如電瓶、起動系統、全車配線組、電系整流系統、電子燃油系統、點火系統及全車燈源系統等,一旦電系系統短路或過載無法經由保險絲斷開保護而造成電系過熱燃燒很容易就引起車體易燃物燃燒包含會助長更大火勢的燃油及潤滑油;另外還有一種是機車本體的高熱熱源引燃周邊環境可燃物。觸媒轉化器是每輛新車出廠即會配置在排氣管內的環保裝置,內部的稀有貴金屬(鉑、鈀、銠等)利用排放的廢棄高溫活化這些貴金屬將廢氣中的一氧化碳轉換成二氧化碳,減少有毒氣體的產生,因此當機車行駛一段時間後排氣管表面溫度會相當的高,若停放的位置高溫排氣管接觸到可燃物很容易就引起燃燒進而造成車體受波及自燃。機車縱火一向是層出不窮社會案件,相信縱火者的心態為何偏好找機車下手也是明白機車易燃及容易產生火勢的骨牌效應以便其犯案後即可迅速逃離。機車外部構造上有不少燃點相對低的易燃物,例如坐墊及塑膠外殼及燈具等。機車座墊內鋪以發泡材料的泡棉填充,表層再使用塑膠皮或皮革包覆,而塑膠外殼或燈具通常是ABS,PP或PC材質,以上所述的這些材質都是易受高溫高熱的輻射或接觸而造成燃燒,然而引發整車全面燃燒。
車輛的改裝亦是造成火災發生潛在因子之一,尤其是針對電系方面“保留破壞“。許多人希望自己的車子的燈可以夠亮夠炫,即加裝許多照明設備加大其照明功率或者加裝額外的電系裝置,經由不專業的計算及改造造成電系負荷過大,且無加裝保險絲、繼電器或不正確加裝保險絲亦會造成過載或短路引發火災。原廠的電系設計都會保留餘裕來增加系統的穩定性及安全性,一旦經由改裝或加裝就會瀕臨或超出電系的最大附載,若無審慎考量計算亦造成行車安全隱憂。另外,還有一種是改變電系形態的改裝,如很多車主都喜歡追求動力亦要講就經濟的油耗,曾經一度相當流行加裝逆電流系統來增進動力及改善油耗,但是市面上逆電流商品良莠不齊且施工技師素質也難以掌握,一旦不安全的商品或不當的安裝亦造成電系短路,而且因為這類產品都是安裝在電池本體周邊,且一旦有短路過載的話本體或電池就可能自燃,即使有加裝保險絲也不易避免,一旦發生故障,危險就隨即產生,因此常聽見車子自燃有一部分都是加裝逆電流之類的產品。
機車火災原因的調查除在鑑識人員對火流的運動特性及物質燃燒特性有專業上的分析外,需要有對其結構、運作原理及機械特性有一定程度的概念,以便推演火源生成至成長擴散整個情境發展。或許並非每個鑑識人員都是對車輛結構原理有深度鑽研,但機車火警案類並非是罕見案例,因此藉由研究歷史案例間接對機車這門學問加以研究,近而對於未來自己遇到機車火災案例的鑑定分析定會有正面幫助。綜合來說,一般常遇到機車火災原因有下列幾項:電瓶本體異常、車體電系配線短路或過載、引擎過熱造成周邊可燃物起火、油管漏油接觸高溫物體(如排氣管等) 、外部可燃物引火燃燒(如縱火等)及車體碰撞起火等。機車起火原因分析基礎如同建物,一樣是由許多不同物質組成的主個體,除依火流來推斷燃燒方向外,物質燒後所呈現之積碳、碳化、燒失、燒穿、燒細、剝離、倒塌、變色、彎曲、破裂及燒熔等狀況依燃燒程度來推斷起火位置。但是對於機車火災是如何發生的就必須對機車整體結構及運作原理有一定概念,例如探討有關機車因漏燃油與發生火災的相應關係,目前政府極力推動環保車輛由早期的化油器燃油系統演進至今漸漸普及之電子燃油系統,近而由4期環保系統提升6期環保,但由於電子系統成本較高使得大多數人仍不願意汰換新車,所以目前市面上尚有許多化油器車輛持續災路上服役,不論是化油器或電子噴射系統都潛在危險因子,化油器由於供油方式是利用試管原理的純機械構造,也因其構造設計關係,車子若傾倒則易於從化油器存放燃油的油杯溢油出來,所以常在車禍倒車滑行過程中金屬摩擦地面產生火花加上化油器溢出的燃油很容易就造成起火燃燒,而電子噴射系統無化油器倒車溢油風險且大多有設計車體傾倒感知器,一旦倒車將自動熄火且斷油不再輸油至引擎燃燒,因此電子燃油噴射車種由於供油是燃油幫浦提供壓力輸送油料,油管及其接頭常須承受一定壓力,所以年久車輛有管路接頭鬆脫之隱憂,並造成大量洩油,且噴射車電子化程度大,通常造成燃油外洩引燃主因大都是電氣火花引燃燃油或者流經高溫排氣管造成火災,不論是否為燃油外洩造成引火燃燒,噴射引擎系統因車載電氣組件較多故因電系因素起火燃燒之可能性相對較高。
正所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所有科技結晶都是由人所設計的,每樣的設計必定有設計者的考量,機車亦是如此,了解它越多,當需靠它讓人抽絲剝繭了解一件災害的真相,思路會更清晰並且從中得到的線索也會更多,而不可否認機車的便利性與機動性帶動一個城市的活躍但也是種流動危機。或許不可預期的意外是難以避免,但車主的定期保養及自我檢查車況卻是能有效降低災害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