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防範未然從自己做起
日期:2023-09-22發佈單位: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投稿人:第七大隊中和分隊 隊員 張朝閔
近來老舊公寓火警頻傳,無論成災與否,往往都會發生救災及逃生動線問題。以往老式公寓或者是透天厝,都會有一個共通點:一個公用的樓梯。
由於舊有建築法令未明確規定老舊公寓的室內裝修的相關規定,以至於室內除了隔間牆外,很少會針對防火區劃進行分割,尤其是透天厝在這個情形之下,一旦低樓層發生火災,火災層以上相對很難逃生,老舊公寓則是因為分門分戶,相對沒有立即的危險,但是常常會有兩個危險因素伴隨—違建及堆放雜物,導致發生災害時更加嚴重。
違建簡單來說,就是「未經主管建築機關審查許可並發給建築、及使用執照,而擅自建造即使用之建物」,而用於住宅這種違建大都是因為房屋持有人想要更多使用空間,然而畢竟沒有透過建築物及消防法令的監督,本身就不太安全,但是他們往往把違建當作居室使用,更有甚者用以出租。各縣市都有負責拆除違章建築及逃生通道堆放雜物等,然而由於違規眾多,人手不足是以會有空窗期,在那期間就得靠民眾本身自己多多注意了。
身為第一線救災救護人員,除了本身的個人防護,在現場與災害搏鬥外,就是要克服環境對救災救護活動的影響。消防同仁在出勤救災時,尤其是有成災的火警,到達現場前常常會有下意識往上看一眼有沒有加蓋違建,因為一但發生災害了,他們就像煙囪上的蓋子一樣會蓄熱,導致火煙蔓延及逃生不易;進入梯間及客廳走道時,常發生民眾堆放雜物容易導致火勢延燒,影響逃生,救災人員一樣寸步難行,影響搶救進度。
我們檢視一場災害時,透過瑞士起司理論的逐步檢討,往往發現人為因素占大部分,這些因素在災害時發生會成為救災或逃生的阻礙。但現況是前往住家執行勤務時仍大部分均為堆積雜物且預留逃生路線的阻礙,曾叮囑家屬進行改善,然而卻是「大家都知道,沒人想去做」,故在此也要呼籲應以安全為優先考量,莫要貪圖一時方便,害了自己也害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