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好書分享
日期:2024-02-19發佈單位: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單位:第四救災救護大隊石碇分隊 職稱:隊員 投稿人:張楚騰
介紹近期讀過的好書《10種物質改變世界》,作者米奧·多尼克,天下雜誌出版。作者列舉十種包括鋼、紙、塑膠、陶瓷、玻璃、混凝土等日常生活隨處可見的物質,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它們獨一無二的性質、人們發掘該種材料的動機、發掘過程中所做的努力、以及靈活運用之後該種材料對整個人類「文明」造成的重大影響。
    除了科普之外,我認為這本書對於人文素養也相當有幫助。看過這本書,能發現原本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東西全部都有故事,從賦予其物質特性的微觀角度,到影響人類文明的宏觀視野,讓人體會自己看似理所當然使用的所有東西,都同時包含了自然的奧祕及前人的努力。
這是一個虛無主義橫行的時代,曾經用以自我解嘲的「負能量」在各種社群與媒體已經近乎主流。「家人虧欠我、社會虧欠我,為什麼我還要努力?」相對於整個自然與社會,個人是渺小的,所以當個人的「自我意識」被相對主義和個人主義過度膨脹的時候,現實與認知的落差就會造成心態失調,進而癱瘓精神與思想,追根究柢,就是「缺乏感激」的問題。而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這本書提供了良好的材料,使人能夠充分意識到究竟是多少人費了多大心力才創造了我們的文明,這個文明留下了多少美好的事物,而所有美好的事物背後都有像自己一般的渺小個人在撐著。如此這般,先學會「感激」,再試著「欣賞」,然後產生「認同」,最後認同會產生「動力」,個人認為相較於所謂「躺平」,這個能夠讓人邁開步伐的正面循環,對個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運作都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