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社會未發覺的角落-脆弱家庭
日期:2024-05-01發佈單位: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投稿人:特搜大隊 慈福分隊 隊員陳信瑋
     近期,許多社會頭條爆出許多關於兒虐的案件,大眾對於社安資源這塊發出許多聲響,許多地方的社福機構被放大檢視,但,類似的案件或許一直圍繞於我們身旁,只是我們在值勤公務期間不小心疏忽或是未發現,那麼,我們能夠從哪方面去探討呢?也許多去注意細節處可能可以發先線索。
    首先根據兒少保障法第54條:「兒少或該經家庭發生脆弱或風險因子,應於三日內盡速通報」。通報因子分別為:1.家庭經濟陷困。2.家庭關係衝突或疏離。3.家庭支持系統變化需要接受協助。4.兒少發展不利處境需要協助。5.家中成員不力處境需要接受協助(不能自理、酒或藥癮等)。6.個人生活適應困難需要接受協助(自傷及自殺等)。以下會分享如何案例及如何有效給予社福人員資訊。
    之前我跑過一件救護個案,案情摘要為家暴案件,入室當下發現患者還受到伴侶攻擊,臉上有明顯鈍毆造成的血腫及瘀青,客廳有許多空酒瓶且有許多雜物,患者小孩蜷縮身子靠在角落,還好勤區同一時間將到場,將患者和其伴侶分開,我們才得以接近患者給予醫療處置,詢問患者事情發生經過後,得知患者過去就有被家暴的案例,伴侶會在喝完酒時與她發生爭執,處置完患者後過去關心她的兒子,發現他手上也有些許瘀青,詢問下才得知兒子會被患者及患者伴侶打,原來受害者並非只有母親一人,原來受害者也同時是施暴者。通報當下分為:人、事、時、地、物。
人:服務者-患者,同居人-伴侶及兒子。
事:事件經過-患者遭喝酒後丈夫毆打。
時:在何年何月何日幾點幾分發生。
地:發生地-在家中客廳發生、現居住地-家中地址、環境-雜亂且堆有酒瓶及雜物。
物:給予甚麼資源-患者需要救治及驗傷,小孩需要先受到保護。
     上一年,我參加高險防治的講習課程,社福機構的主任曾與我說過,回報的內容能詳細就詳細,哪怕一些細微的線索也可以補充,畢竟派遣的社工能運用的資僅有我們所通報的內容及求助者的聯絡方式,寧願我們雞婆點,也不希望有遺憾的是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