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侷限空間救援訓練
日期:2024-10-01發佈單位: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投稿人:特搜大隊 慈福分隊 隊員陳信瑋

   在無法自然通風,無法經常性出入的地點,並且進出受限的空間都可以被定義為侷限空間。常見的場合有人孔、下水道、涵洞、坑道等。這些場景通常地形較為狹小,救援方式被受限許多,難度也比較高,也模擬了侷限空間打包患者作為練習。

  此次訓練主要分為2個場景,分別是立坑與橫坑。立坑主要為三角架的運用,首先依照立坑的地形及高度去選擇底角,此次立坑大概有1.5公尺高,前期的通風排煙執行完成後,我們選擇利用尖頭底腳將三角架架設至方形立坑口上方,系統方面選擇是ANCHOR FRAME操作模式,讓拖拉繩、COD及系統架在腳架投影點內部。此次情境設為有毒氣體殘留,需要救助手攜帶SCBA下放接觸患者,並使用SPEC PAK將患者打包,立坑的寬度長寬都為60公分左右,救助手下方接觸患者已無空間可以打包,加上又背負氣瓶,操作空間又更加受到限制。當下救助手戴著面罩能見度下降,以及空間受限的問題,在穿戴救助手套打包也沒也有那麼順手,過程也耗時了快20分鐘才將患者上拉。

  橫坑操作,我們選擇用SKED打包患者救出脫困,此次救助手由我擔任,情境為坑內受困一名患者,內部空氣含量不足,需要先行架設排煙機及風管進行送風,坑道內有些許石塊和細石,入坑前護膝護肘還是得穿戴確實,爬行約3分鐘後接觸患者,此次患者意識清醒但不太能移動,洞內空間大約60公分左右(一個人可以低姿勢爬行的寬度),回報完患者狀況後第二名救助手帶著預組裝的SKED進入,經過一番討論,我們決定將SKED拉至坑道內,順勢將患者牽引搬運至坑道內。過程中,全程都是低姿勢將患者搬運至坑內,內部的溫度非常悶熱,汗水浸濕了我的面部,坑內也沒有甚麼光線問題,當下只能趴在患者身上方,使用SKED進行打包,從接觸到脫困時間也大概耗時了半小時,我們利用長繩掛接在SKED上,由外部人員進行拖拉,將患者順利救出。

   侷限空間救援在外勤算是非常少見,經過這次訓練,我們也看到需加強處,並不是每一場救援環境對於救助者都非常舒適及友善,只有經歷訓練才能克服各式環境,對於狹窄型的作業環境也能更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