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特搜基礎訓木造支撐訓練心得
日期:2024-07-01發佈單位:新北市政府消防局

投稿人:特搜大隊 慈福分隊 隊員陳信瑋
    在台灣,每年約有3萬次以上的地震,在「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不停的擠壓下,不分晝夜地產生,是國內發生率最為頻繁的天災。台灣有許多住宅為老舊公寓或是大樓,地基結構、甚至裡面的樑、柱已經不如以往堅固,在強度大一點地震下容易發生倒塌或坍塌現象,對於結構不穩定的環境中搜救傷患,無疑是給予搜救人員極大的風險,此刻只有靠支撐,使結構穩固,讓人員得以安全進出進行搶救。
    此次有幸參與本局特搜大隊所辦理的特搜基礎訓,木造支撐剛好是這個月救援組的主要課程,此次訓練的目的是支撐受震災受損的建築物,也為了防止餘震及其他因素引起建物倒塌或二次傷害。木作支撐有主要的元件有:頂梁、支柱、底梁、楔型木、夾板、連結木及檔板。運用這些要件組織成工型支撐、箱形支撐、斜面支撐、水平支撐、門窗支撐等。這些類型的支撐會用來穩固建物的天花板、牆面及門窗,除了穩固結構,也能為搜救隊創造出入口,即便在克難的環境下也持續作業。
    在災害現場作業時,通常會分為2大團隊,一隊為支撐團隊,負責量測現場所需之稱高度和寬度尺寸,並將切割好的部件執行預組裝和現場的組裝;另一隊為切割團隊,負責規劃建立各區域,並將準備好的木材依照支撐團隊所提供的現場尺寸進行切割,以及搬運和運送木材。一組人馬負責向外輸出提供救援,一組人馬負責向內提供原物料,以此達成互補。已完成的支撐需要每12小時檢查是否發生變化,在餘震、大風、二次爆炸、負載轉移時需查看結構或柱體是否有無偏移。
    災害現場中,其實不僅有木造支撐單一種類的技術,如民間的大型機具、鷹架或是油壓器材都可以作為頂撐的器具,木材相對於其他支撐材料更好取得,經費也比較低,但操作所需注意的事項及細節處也較多,作業的時間也比較長,需要投入一定的時間持續訓練才能保持,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唯有持續訓練才能在下次災害來臨時做出應變。